首页 资讯 生活 400-633-4033
张义奇:从红星桥(一号桥)到新南门 半城风流红星路
2015-11-14 22:50:13  | 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 

清代修筑城墙,下莲池街即在城东南边缘。尽管城市发展迅猛,但下莲池街则保留有数处老城墙遗迹。地方史专家袁庭栋在《成都街巷志》里称:“今天的下莲池街4号院(即新南苑)内,还有几十米明显的半截城墙,几幢住宅楼就建在半截城墙的上面。”

下莲池街还是清代洋务运动在四川的见证者。1876年,山东巡抚丁宝桢升任四川总督。丁宝桢了解到,四川军营所使用的洋枪,皆由上海洋行购买,运费十分昂贵,且修理不便,便产生了自行制造枪炮弹药的想法。1877年11月,由丁宝桢主导的四川机器总局(简称四川机器局)开建,厂址就选在下莲池街拱背桥。

1878年春,四川机器局建成投产,计有大小厂房一百多间,员工数百人。从投产到清朝灭亡,四川机器局共生产前膛枪、马梯尼亨利后膛枪等各种枪支3.9万余支,枪弹1502.5万发,炮弹5420发,黑火药80万公斤,修枪4.95万支,试造火炮3门,制造机器和机件共7万余台。它是四川最早采用机器制造枪炮弹药的兵工厂,也是四川近代第一座机器制造工厂。

在李劼人反映辛亥革命前夕成都风貌的小说《暴风雨前》里,也对下莲池街的居民生活作了非常生动细致的描绘。

本文共18页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
来源 成都日报  |   作者 张义奇
点击阅读更多【成都历史】新闻
听清末民初成都“五老七贤”故事 感念传承先贤精神
百年前的老成都人怎样照明和取暖?油灯照明 柴炭暖身
老成都历史:红星路三段 禅茶远播 商号云集
成都故事会从《史记》看成都 品味巴蜀风土人情
成都红星路二段文士荟萃 文化高地 风流蕴藉
成都红星路一段历史 文人荟萃 报馆麇集
历史名城成都的惬意与风雅
张驰:城市的魅力、街巷的魅力 我们的街巷和我们的历史
[下篇文章] 成都市教育局 进城务工人员提供法定监护关系的有效证明就可申请入学
[上篇文章] 中德(蒲江)中小企业园 千亿级智能五金小镇即将起航
关于我们 | 服务条款 | 广告联系 | 加盟合作 | 联系我们
欧咯®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
Copyright © 2006-2021 CDRX.net All Rights Reserved.
欧咯®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