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生活 400-633-4033
张义奇:从红星桥(一号桥)到新南门 半城风流红星路
2015-11-14 22:50:13  | 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 

方孝孺在成都游历多处古迹,写有著名的《成都杜先生草堂碑》。方孝孺后不肯替朱棣(后称明成祖)起草登基诏书,被杀。后来,成都官民在蜀王府的授意之下,将昔年方孝孺在成都时所居住的街道改名为方正街,以纪念这位被称为正学先生的方孝孺,“方正”二字即是从方孝孺与正学先生而来。

马镇街:张列五办学兴教

红星路一段有一条老街叫马镇街。宋代成都设茶马交易管理之专门机构,此街为“马政”管理机构所在地;明代又称“马务街”;清代之马政司官衙即设在原蓥华寺西侧,故名“马镇街”。清朝八旗军进驻成都后,八旗骑兵驻少城,汉营马队和往来公文传递的驿站马队,集中在城东的城墙内侧(如东较场、华阳县城隍庙、马镇街),管理马队的衙门。

马镇街闻名遐迩,是因列五中学建立于此。

1904年的一个黄昏,数十名来省城的叙属(宜宾)青年学子,因求学无所,被迫困于旅社。当时在成都高等学堂求学的叙属学生、同盟会会员张培爵(字列五)闻讯后,心绪难平。他想:如果能在成都办一所专门接纳叙属学生的学校,以后就不会再让那些家乡的学子求学无门,四处流散了,而且还能把“性行端谨,英勇有为”的青年培养成为革命之主力。

他立即找到叙属籍的文化名人李宗吾、雷民心、王检恒等17人商议。他们即刻拊掌响应,决定每人先捐出1个银元作筹办经费。当17块银元汇聚在一起的时候,四川教育史上的一所名校就这样诞生了。

学校最先在成都陕西街节孝祠赁屋授课,拟校名为“叙府公立中学堂”,拥隆昌县举人郭书池为名誉校长,以廖绪初为监学(校长),主持校务,并在政府立案。没有教员,就请四川高等学堂的志愿者义务授课;没有教具、仪器、标本,就从叙府中学和高等学堂租借。

本文共18页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
来源 成都日报  |   作者 张义奇
点击阅读更多【成都历史】新闻
听清末民初成都“五老七贤”故事 感念传承先贤精神
百年前的老成都人怎样照明和取暖?油灯照明 柴炭暖身
老成都历史:红星路三段 禅茶远播 商号云集
成都故事会从《史记》看成都 品味巴蜀风土人情
成都红星路二段文士荟萃 文化高地 风流蕴藉
成都红星路一段历史 文人荟萃 报馆麇集
历史名城成都的惬意与风雅
张驰:城市的魅力、街巷的魅力 我们的街巷和我们的历史
[下篇文章] 成都市教育局 进城务工人员提供法定监护关系的有效证明就可申请入学
[上篇文章] 中德(蒲江)中小企业园 千亿级智能五金小镇即将起航
关于我们 | 服务条款 | 广告联系 | 加盟合作 | 联系我们
欧咯®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
Copyright © 2006-2021 CDRX.net All Rights Reserved.
欧咯®版权所有